-
读《孩子来自天堂》有感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上天赐给父母最珍贵的礼物,...票
读《孩子来自天堂》有感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上天赐给父母最珍贵的礼物,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最美好的存在。《孩子来自天堂》一书中讲解了许多育儿知识,对于我们幼儿园老师来说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
《孩子来自天堂》强调了要以正面的养育方式改善传统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让孩子更加自信、富有同情心、愿于合作……书中从六个方面详细讲解了育儿技巧,我从中也得到了启发:
一、如何让孩子合作:用请求代替命令的口吻,命令的口吻只会让孩子沮丧、逃避,可是用请求的方式,孩子会有得到尊重的感觉,不同的情境也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得到的效果可能也不一样。比如我在幼儿园让孩子排队去喝水,不应该以命令的口吻:你们能不能排队喝水,而是:小朋友们排队好吗,孩子可能很快理解,愿意排好队去喝水。
二、如何应对孩子的反抗:允许孩子适当的反抗,不要一直让孩子服从,让孩子了解自己想要的,从而减少孩子的反抗,同时也告诉我们减少孩子反抗的四个技巧:1.倾听和理解;2.准备和安排;3.分散注意力和引导;4.习惯和规律,让孩子愿意合作,同时又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意志。
三、如何与孩子沟通:倾听和理解是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技巧,当孩子反抗时首先听听孩子想要什么,理解孩子未被满足时的心情,从而减少孩子的反抗。孩子想要什么,不要一味的满足,选择好的沟通方式,花时间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予孩子想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给予孩子爱。多花一些时间陪陪孩子,带孩子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
四、如何激励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不要以惩罚的方式威胁孩子,孩子会退缩,会反抗,就算他选择合作时也是被动的,不是自愿的。换种方式,用正面的结果激励孩子,用奖励代替惩罚。奖励孩子的正面行为,孩子的正面行为也会增加,相对的反面行为就会减少。当孩子将垃圾扔进垃圾桶时,用语言表扬,或者物质上的,孩子就会知道我的行为是正确的,之后也会持续这样的行为。
五、父母处于主导的地位:首先要学会命令孩子,请求不强求、倾听和理解、奖励而后是命令。命令时要保持强硬的态度,不要带着情绪,带有情绪只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当孩子失控时,成人要学会使用“暂停”的方法,平复孩子的情绪,同时成人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父母重新回到主导的地位。孩子因为想要被拒绝而大吵大闹时不要吼叫,暂停一下,接着与孩子沟通,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书中的许多技巧很值得我们学习使用,而我也将在我的教学教育活动中尝试,真诚的对待孩子们,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需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
读《孩子来自天堂》有感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上天赐给父母最珍贵的礼物,...票
读《孩子来自天堂》有感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上天赐给父母最珍贵的礼物,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最美好的存在。《孩子来自天堂》一书中讲解了许多育儿知识,对于我们幼儿园老师来说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
《孩子来自天堂》强调了要以正面的养育方式改善传统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让孩子更加自信、富有同情心、愿于合作……书中从六个方面详细讲解了育儿技巧,我从中也得到了启发:
一、如何让孩子合作:用请求代替命令的口吻,命令的口吻只会让孩子沮丧、逃避,可是用请求的方式,孩子会有得到尊重的感觉,不同的情境也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得到的效果可能也不一样。比如我在幼儿园让孩子排队去喝水,不应该以命令的口吻:你们能不能排队喝水,而是:小朋友们排队好吗,孩子可能很快理解,愿意排好队去喝水。
二、如何应对孩子的反抗:允许孩子适当的反抗,不要一直让孩子服从,让孩子了解自己想要的,从而减少孩子的反抗,同时也告诉我们减少孩子反抗的四个技巧:1.倾听和理解、2.准备和安排、3.分散注意力和引导、4.习惯和规律,让孩子愿意合作,同时又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意志。
三、如何与孩子沟通:倾听和理解是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技巧,当孩子反抗时首先听听孩子想要什么,理解孩子未被满足时的心情,从而减少孩子的反抗。孩子想要什么,不要一味的满足,选择好的沟通方式,花时间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予孩子想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给予孩子爱。多花一些时间陪陪孩子,带孩子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
四、如何激励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不要以惩罚的方式威胁孩子,孩子会退缩,会反抗,就算他选择合作时也是被动的,不是自愿的。换种方式,用正面的结果激励孩子,用奖励代替惩罚。奖励孩子的正面行为,孩子的正面行为也会增加,相对的反面行为就会减少。当孩子将垃圾扔进垃圾桶时,用语言表扬,或者物质上的,孩子就会知道我的行为是正确的,之后也会持续这样的行为。
五、父母处于主导的地位:首先要学会命令孩子,请求不强求、倾听和理解、奖励而后是命令。命令时要保持强硬的态度,不要带着情绪,带有情绪只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当孩子失控时,成人要学会使用“暂停”的方法,平复孩子的情绪,同时成人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父母重新回到主导的地位。孩子因为想要被拒绝而大吵大闹时不要吼叫,暂停一下,接着与孩子沟通,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书中的许多技巧很值得我们学习使用,而我也将在我的教学教育活动中尝试,真诚的对待孩子们,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需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若为自由故 &n...票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若为自由故
若为自由故,何者可抛?查尔斯抛弃了他的一切。
我相信你见过这样的人:相貌平平,有老婆孩子,在银行工作,业务不错,勤勤恳恳担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平时不爱讲话,不喜交际,在任何的场合都是角落里不起眼的那一个。那么,你能想到有一天他会只留下一张“晚饭已经准备好”的纸条之后就抛下一切消失不见了吗?当你再次听到他的消息,据说他在巴黎学起了画画,他要当一个画家。我们周围没有这样的人,我们自己也不是这样的人。但毛姆在他的《月亮与六便士》里写了这样的一个人:查尔斯。
有很多人说书名中的“月亮”是理想,“六便士”是现实。我更愿认为“月亮”是自由,“六便士”是现实中阻碍追寻自由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不是一个为了追逐梦想而放下一切的故事,相反,查尔斯追逐的是我们所认为的噩运。你看,书中所描述的:五年之后,贫病交加的查尔斯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有人相助,几乎一命呜呼。后来,他又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身患麻风病,双目失明。我相信,只要是付出所有去追寻梦想的,没有人会落得个向他这样的下场。那他所追寻的到底是什么呢?也就是我更愿认为的自由。
自由有三个要义。第一要义当然是肉身的自由——作为独立的个体不被禁锢和限制的自由。别人的人生一直在做加法,而查尔斯的人生却一直在做减法。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所以查尔斯拒绝再做“丈夫”“爸爸”“股票交易员”......他甩掉一个又一个身份,像是脱掉一层又一层的衣服,最后赤身裸体的踏进内心召唤处。第二要义是灵魂与尊严的自由——笛卡尔有言:“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自由的思想是人之为人的确证,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第三要义是审美的自由、选择做“精神贵族”的自由——懂得自由是人生最高的价值,也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查尔斯可以做到,这俗世中的我们却很难做到。想一想这世间有多少人追名逐利、自甘为奴,屈身于权势利益之下,有多少人放弃思想、随波追流,有多少人拒绝做“精神上的贵族”就可了然。人的高贵有否,与财富、名号无关,与对“自由”的理解与践行有关。查尔斯就是那个践行“自由”的“精神上的贵族”,即使他穷困潦倒,生活捉襟见肘。
当然,也有人会认为他自私、没有责任心,是个十足抛妻弃子的坏男人。但是我们可以从书中读出他的眼里岂止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他不是选择了自由,而是自由击中了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在向着内心召唤出踏进的过程中,满地的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我更愿相信,查尔斯的出走,不是出走,而是归乡。
-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若为自由故 &n...票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若为自由故
若为自由故,何者可抛?查尔斯抛弃了他的一切。
我相信你见过这样的人:相貌平平,有老婆孩子,在银行工作,业务不错,勤勤恳恳担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平时不爱讲话,不喜交际,在任何的场合都是角落里不起眼的那一个。那么,你能想到有一天他会只留下一张“晚饭已经准备好”的纸条之后就抛下一切消失不见了吗?当你再次听到他的消息,据说他在巴黎学起了画画,他要当一个画家。我们周围没有这样的人,我们自己也不是这样的人。但毛姆在他的《月亮与六便士》里写了这样的一个人:查尔斯。
有很多人说书名中的“月亮”是理想,“六便士”是现实。我更愿认为“月亮”是自由,“六便士”是现实中阻碍追寻自由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不是一个为了追逐梦想而放下一切的故事,相反,查尔斯追逐的是我们所认为的噩运。你看,书中所描述的:五年之后,贫病交加的查尔斯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有人相助,几乎一命呜呼。后来,他又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身患麻风病,双目失明。我相信,只要是付出所有去追寻梦想的,没有人会落得个向他这样的下场。那他所追寻的到底是什么呢?也就是我更愿认为的自由。
自由有三个要义。第一要义当然是肉身的自由——作为独立的个体不被禁锢和限制的自由。别人的人生一直在做加法,而查尔斯的人生却一直在做减法。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所以查尔斯拒绝再做“丈夫”“爸爸”“股票交易员”......他甩掉一个又一个身份,像是脱掉一层又一层的衣服,最后赤身裸体的踏进内心召唤处。第二要义是灵魂与尊严的自由——笛卡尔有言:“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自由的思想是人之为人的确证,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第三要义是审美的自由、选择做“精神贵族”的自由——懂得自由是人生最高的价值,也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查尔斯可以做到,这俗世中的我们却很难做到。想一想这世间有多少人追名逐利、自甘为奴,屈身于权势利益之下,有多少人放弃思想、随波追流,有多少人拒绝做“精神上的贵族”就可了然。人的高贵有否,与财富、名号无关,与对“自由”的理解与践行有关。查尔斯就是那个践行“自由”的“精神上的贵族”,即使他穷困潦倒,生活捉襟见肘。
当然,也有人会认为他自私、没有责任心,是个十足抛妻弃子的坏男人。但是我们可以从书中读出他的眼里岂止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他不是选择了自由,而是自由击中了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在向着内心召唤出踏进的过程中,满地的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我更愿相信,查尔斯的出走,不是出走,而是归乡。
-
家庭教育类的书籍也看过不少,常见的一般都是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一个好妈妈...票
家庭教育类的书籍也看过不少,常见的一般都是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一个好妈妈,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等等。这些书一看书名便给人以一种无形的压力,似乎一个女人一旦成了妈妈,便要脱胎换骨一下子迸发出无穷的能量,变得无所不能。所以一看到《我不是完美妈妈》这个书名,就一下子有了莫名的亲切感与共鸣,为作者的坦诚所打动,于是迫不及待地打开这本书,感受作者以“自黑式的幽默”向妈妈们传达的真正>幸福的育儿经。
《我不是完美妈妈》的作者是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育儿导师吉尔·斯默克勒,她的名为“SCARYMOMMY”的网站及TWITTER具有超高的人气,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是她的忠实粉丝呢,由此可见“不完美妈妈”的魅力。吉尔并不是职业作家,她只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所以你能感受到这本书的内容是很平实的,没有什么曲折动人的情节,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写作手法,只是用平实的文字详细地记录了作者养育三个孩子的点点滴滴。
也许有人要说,难道“不完美”也值得炫耀吗?那么妈妈们在育儿方面是不是就不用学习、不用进步、不用努力了,拿一个“不完美”当借口就可以了?诚然不是这样,如果你读完这本书就会明白,“不完美妈妈”只是让妈妈们有一种放松的心态,而不是可以不负责任的“幌子”。正如扉页上所说:“如果我们能坦诚地、勇敢地、幽默地接纳育儿中不完美的自己,我们必将成为更出色的母亲、妻子、女人。”承认不完美,是为了卸下沉重的心理负担,更好地、更轻松地做妈妈。
本书的每一章均以“不完美妈妈的告白录”作为开篇,这些告白有的幽默风趣、有的让人心酸悲伤、有的充满埋怨和迷惘,总之都让人觉得那样真实。比如“真想得一场大病”的这个念头,也曾经在我脑海里冒出过,当你被一个精力充沛、好像永远不知疲倦的臭小子折腾得身心俱疲时,有什么理由能好好地睡一觉休息一下呢?似乎只剩下“诅咒”。自己“生一场大病了”。告白中关于对老公的吐槽,也让我心有戚戚焉,比如“虽然结婚了,但是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个单亲妈妈”,是呀,我也总是想,如果爸爸也能积极地参与到育儿的过程中来,该有多好。告白涉及到很多方面,总之你总能多多少少找到自己的影子。
正文部分作者则是以轻松幽默的语言记录了三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路历程。内容非常详细甚至有些琐碎,涵盖了育儿的方方面面,如怀孕、分娩、孩子的喂养、取名、拍照、给孩子过生日、带孩子度假,以及找保姆、孩子的青春期等等,还有妈妈们生过孩子之后如何减肥、交友„„总之在育儿的道路上你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在这里似乎都能找到,当你为某个难题而耿耿于怀时,看到作者如此轻松幽默的应对你是不是也觉得有些释然了呢?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当妈妈不是一场比赛”。试想如果你总是想证明自己比对方强,自己做家长更成功,那么当妈妈就是一件太累的事了,很快就会让你身心俱疲。但是如果你放松心态,享受做妈妈的感觉,那么在育儿的道路上你才能更多地体会
到幸福和快乐。书中也不乏智慧之语,“生存的秘诀就是,要记得时不时地深呼吸,享受沿途的风景。”这句话用在育儿的过程中,也是再贴切不过了,我们为何不享受育儿的过程呢?毕竟孩子也是生命中“沿途的风景”,他们很快就会长大,不会永远地只属于、只依赖我们。
当妈妈不是一场比赛,只做适合自己的事情,抱着这种心态,你便不战而胜了。
-
当我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时,时常被篇篇短文中所贯穿的育儿智慧...票
当我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时,时常被篇篇短文中所贯穿的育儿智慧打动,也常常看着看着就陷入我儿时经历的各式各样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其实我觉得每篇短文都值得为人父母者所深思和反省,它颠覆了许多根身蒂固在父母身上那些坏掉的教育理念。每篇文章都很值得写一篇详细的读后感,以加强这种公平和更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真正的将这种教育溶入到自身的血液中。每个女人天生下来都可以做“妈妈”,但是否能做一个好妈妈是需要学习的。套用一句话来讲就是“世界上没有坏妈妈,只有懒妈妈”。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的引,也是深深吸引我的地方。作者在文中说:“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这本书的作者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该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加上作者作为教育专家的独特视角为读者奉献了一个又一个
精彩的故事和点评。把我们一般家长经常会认为很正确的事情从孩子和教育的角度进行了颠覆。而通过她自己对女儿16年的实践教育,告诉家长们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难,把一块玉雕琢成艺术品靠的是正确的工具。
书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具备可操作性。并且,作者对现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胆的批评,观点鲜明。对于读者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截然相背的逆向思维:“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 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可思议,往往细细揣摩后,才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关于家庭教育,当然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作者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
《爸爸,你可以不一样》一书记录了朱凡十八年陪伴三个孩子一起成长的经历...票
《爸爸,你可以不一样》一书记录了朱凡十八年陪伴三个孩子一起成长的经历,从爸爸的角度分享了他从陪太太怀孕、学做育婴助手、到如何陪孩子玩耍、规划读书、生活教育,最后成为孩子成年朋友的故事和感悟。
孩子教养的关键在父亲,爸爸们要勇挑事业和孩子这份“父担”,与孩子妈妈同心同行,本书从待产期的爸爸、做妈妈的育婴好助手、育婴原来可以这样好玩、跟世界大师学早教、孩子眼中的第一个英雄、亲子关系如何保鲜、爸爸的“三围”、要事业还是要孩子、家教核心用什么喂养孩子的心灵、管教“三步曲”、求学还是求分数、帮孩子规划好三件事情。
朱爸爸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嘉盈、二女儿嘉宝、幼子承恩,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不一样的爸爸:有信仰+有爱心+有原则+擅长规划+舍得掏时间。“擅长规划”的朱爸爸在还是待产期的爸爸时,他就为如何在孩子的第一步发展中扮演好爸爸的角色,朱爸爸就为自己报了培训课辅导班,学习如何更好的做爸爸,并且结合自身情况制作了《爸爸DIY》手册,为孩子的第一步发展做好规划。“舍得掏时间”的朱爸爸认为教育的第一步不是从学校开始,而是从家庭开始,从父教开始,当别人家的孩子被送去早教中心时,朱爸爸则呆在家中自己跟随书本中的世界大师们学习如何进行早教,自己亲自来为孩子们进行早教活动,为此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育儿锦囊,随后在与大家共同分享;除了育儿锦囊之外,朱爸爸花了更多的时间陪孩子玩耍,他认为,玩,是孩子的天性,陪玩是爸爸的义务,学做爸爸要先学会陪孩子玩,爸爸是孩子天然的“玩具”;不过朱爸爸也有忙的时候,这该怎么办,为此朱爸爸提出了大忙人陪玩“小贴士”:要比孩子快一步,由于婴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因此当孩子还在玩这个玩具时,你就要想好孩子接下来会做什么,以此类推,让孩子可以一直玩下去。“有原则”的朱爸爸,
朱爸爸非常注重对孩子“责任观”的培育:即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做一个有主见的人,住家孩子从上幼儿园就拟定假期作息表,无论是弹琴、花湖、还是打篮球,孩子们的课余爱好都是自己在说了算,朱爸爸和他们约定:不需要你们练的有多棒,只要你持之以恒,对自己负责。朱爸爸认为为了未来不遥控千里以外的子女,就要从小打好家教基础,守住为人处事的底线。
接下来分享一点点儿书中的“妙招”。第一个就是“奶爸”找“奶源”,除了多关心食品安全消息,留意奶粉的厂家情况,以及与其他的爸爸妈妈交流外,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风险分散”:各种奶粉更换使用,不要只买一个牌子,当孩子出现异常情况,要从奶源下手。此外就是如何避免“疲劳战”,朱爸爸按照“奶妈”对孩子的了解为他们夫妻俩制作了喂奶时间表,夫妻二人轮流喂奶,这样就避免了疲劳战,减轻了他们的负担。第三就是朱爸爸婴儿期的育儿锦囊,和幼儿做裸体操,打破中国传统的将幼儿裹得严严实实的方法,取而代之将幼儿放在有阳光的地方感受世界、接受外界的刺激
在孩子成年之前,父母的首要责任就是陪伴他们求学成长,这样的爱既不能早退,也不能迟到,一定要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出现,给孩子的爱要恰到好处。作为最后的建议,我们未来的妈妈们,以后在家庭教育中千万不要独揽全局,给未来的爸爸们留点空间,释放点时间,让他们与孩子相处,让他们与未来的妈妈们共建美好家园!
-
在北岛老师选编的这本《给孩子的诗》的序言里,他直言了编撰这本书的直接...票
在北岛老师选编的这本《给孩子的诗》的序言里,他直言了编撰这本书的直接原因。他写:三年前,我的儿子兜兜刚上小学一年级,被选入普通话朗诵组……他带回一首诗《假如我是粉笔》。
北岛直言,这首诗让他吓一跳,在书的备注中,节选了一点诗歌的内容:加入我是粉笔/我会很乐意牺牲自己/让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我不需要你们保护/但求你们不要让我粉身碎骨。
说实话,完整受过我国应试教育的我,在看到这样的一首诗,没有北岛老师那么敏感和受到惊吓,反而觉得很平常。我甚至还模拟了中学的应试思维,列举了诗歌的特点、所指代的含义、中心思想,甚至还想了如果在试卷上出现这样的一个命题作文,我能写得天花乱坠。
想完这些,我自己也吓了一跳,自以为不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但从这点思考方向和见怪不怪的态度上看,我的确是一支粉笔,被牺牲了。
如此看来,北岛老师的这种担忧是多么的有必要。他从此日便下定决心,用了两三年的功夫,编选了这本书,作为送给孩子的礼物。在书的扉页上,给兜兜和孩子们,也明显指明了这本书的受众。
这本书编选了外文诗和中文诗,其中不乏一些耳熟能详的作品,而更多的我也是第一次读到,我用了近一周的时间看完了这本其实不算厚的书,当我读完最后一首诗,看完了最后的编辑说明,我长长叹了口气,我的想法和那个书店的陌生人一样,当年我究竟学了点什么啊。
诚然,这是一本给孩子的书,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就像是指纹那样不可复制。这种独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被磨掉,会被各种的条件限制,最终我们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复制品,一样的机器,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谁的错,孩子们应该怎么办?
我在想,之所以当年老师私底下教导我多读书,是因为少年时的想象力无穷尽,它可以不受任何成熟的思维控制,你可以任意驰骋在想象的海洋里,想象无数现实中不会出现的东西。年少的人,也能够经由各种各样的书,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诗歌作为文字高度精炼和思想高度统一的结合体,自然是发散思维和想象力最好的媒介,比如书中的第一首诗《天真的预示》,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这样的一首诗,直到今天读来依然意犹未尽,谁又会知道被孩子们读到,会想到什么呢?
正是因为年少的我们的独特和唯一,在到这些看似抽象的文字时,才会有无数种可以解读的方式。
这本书里得很多作品,基本是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普希金、雨果、周梦蝶、余光中、海子等等。这些作品都非常具有作者鲜明的特色风格,以及丰富的意向载体,我在读的时候,无疑觉得阅读是一件多么优美又畅快淋漓的事情。
这不仅仅是一本写给孩子的诗,也是写给大朋友的诗,无论你是初次结识那些作品,还是旧友重逢,我想,在经过了各种人世间纷繁之后,重读这些纯粹的作品,也会唤醒心中沉睡已久的那份单纯。而依然单纯的孩子读到这些作品,也会惊叹外面的世界,身未动,先让思维做一次环游世界的旅行。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假如生活同化了你,别害怕,内心澄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假期里,我看了一档名为《超级育儿师》的节目,我想对于教育学生一定也有...票
假期里,我看了一档名为《超级育儿师》的节目,我想对于教育学生一定也有作用。这档节目是中国首次正版引进席卷全球的亲子育儿真人秀节目,首次以真人秀的方式真实呈现“熊孩子”变身“乖宝宝”、“抓狂父母”变身“育儿达人”的全过程。节目的主持人是兰海,在她的指导下,内向寡言的孩子可以口若悬河,爱打架的孩子有更强的保护欲,不爱学习的孩子渴求知识,胆小自卑的孩子变得胆大自信,调皮捣蛋的孩子创造力惊人。我觉得她真的是非常厉害,于是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关于她的信息。
兰海,上濒教育首席专家、创始人,成长教育专家。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心理学系,2002年回国,创办上濒教育机构。将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教育方法融会贯通,倡导并实践科学、系统的教育理念。十多年来,她引导父母积极面对孩子的成长,通过“无痕”的教育方法,陪伴和带领上千名孩子走上自信、快乐的成长之路。 兰海作为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专家,曾担任中央电视台“成长在线”、新浪网、《父母》杂志等多家杂志、机构和网站专家顾问,曾接受中央电视台《人物》、《中国教育报》专访,已出版作品有《孩子需要什么》、《嘿,我知道你》(再版为《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 2013年出任中央电视台《超级育儿师》节目中的育儿师。
《嘿,我知道你》这本书的名字比较吸引我,于是我就开始搜索与这本书相关的信息,这本书出版于09年,14年再次出版,书名换成了《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这本书给我们讲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不写保证的子庄、李达的三大憾事、爱出风头的帅哥毅然......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兰海老师进行剖析,通过与他们聊天、活动,深入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我想她应该就是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为孩子思考问题吧!本书大概分为四大块:1、怎样爱才是真的爱;2、爱,需要懂得和明白;3、拓展孩子的视野;4、感受孩子的成长与创新。
对于第2点——爱,需要懂得和明白,我的感触最深。书中的意思是爱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心,明白孩子开心、喜悦、沮丧、失望、甚至大呼小叫和沉默寡言的背后原因,只有知道原因才能了解他们的行为,然后进行开解、引导。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孩子,有的孩子喜欢打架,有的孩子不自信,有的孩子喜欢大呼小叫......这些都会成为大人指责的点,其实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这些原因导致了孩子的待人处事的截然不同,我们应看透行为背后的原因。
我们班有个男孩子脾气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大吼大叫,有时候甚至在地上打滚,与同学相处时,一言不合就会大打出手,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私底下找这个孩子聊过很多次,和他说的时候他还是能虚心接受,态度非常好,保证今后遇到事情要控制自己,可是当真正有问题的时候他又控制不了,于是我与他的妈妈了解情况,从小妈妈带得多,爸爸管得少,妈妈对于崽是比较宠的,他的哥哥对他就更加溺爱,每当这个孩子有什么想要的,用哭闹的方式就能得到,跟他讲道理他根本不听,久不久之,这个孩子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我想这个孩子之所以这样跟他的家庭教育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我与他的妈妈进行了多次的交流,包括孩子的学习方面、习惯方面,我还教她一些方法,当孩子有什么样的表现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待,不能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等孩子冷静下来再去跟他分析,和他讲道理,我还告诉她这样的改变不会立竿见影,得慢慢来,不能太着急,渐渐地,我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孩子的教育是有很多种方法的,如果能用正确的方法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更让我懂得“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他们会面临什么,会遭遇什么”。
兰海老师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珍视他们”,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要把这句话记在心里。
-
假期里,我看了一档名为《超级育儿师》的节目,我想对于教育学生一定也有...票
假期里,我看了一档名为《超级育儿师》的节目,我想对于教育学生一定也有作用。这档节目是中国首次正版引进席卷全球的亲子育儿真人秀节目,首次以真人秀的方式真实呈现“熊孩子”变身“乖宝宝”、“抓狂父母”变身“育儿达人”的全过程。节目的主持人是兰海,在她的指导下,内向寡言的孩子可以口若悬河,爱打架的孩子有更强的保护欲,不爱学习的孩子渴求知识,胆小自卑的孩子变得胆大自信,调皮捣蛋的孩子创造力惊人。我觉得她真的是非常厉害,于是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关于她的信息。
兰海,上濒教育首席专家、创始人,成长教育专家。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心理学系,2002年回国,创办上濒教育机构。将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教育方法融会贯通,倡导并实践科学、系统的教育理念。十多年来,她引导父母积极面对孩子的成长,通过“无痕”的教育方法,陪伴和带领上千名孩子走上自信、快乐的成长之路。 兰海作为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专家,曾担任中央电视台“成长在线”、新浪网、《父母》杂志等多家杂志、机构和网站专家顾问,曾接受中央电视台《人物》、《中国教育报》专访,已出版作品有《孩子需要什么》、《嘿,我知道你》(再版为《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 2013年出任中央电视台《超级育儿师》节目中的育儿师。
《嘿,我知道你》这本书的名字比较吸引我,于是我就开始搜索与这本书相关的信息,这本书出版于09年,14年再次出版,书名换成了《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这本书给我们讲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不写保证的子庄、李达的三大憾事、爱出风头的帅哥毅然......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兰海老师进行剖析,通过与他们聊天、活动,深入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我想她应该就是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为孩子思考问题吧!本书大概分为四大块:1、怎样爱才是真的爱;2、爱,需要懂得和明白;3、拓展孩子的视野;4、感受孩子的成长与创新。
对于第2点——爱,需要懂得和明白,我的感触最深。书中的意思是爱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心,明白孩子开心、喜悦、沮丧、失望、甚至大呼小叫和沉默寡言的背后原因,只有知道原因才能了解他们的行为,然后进行开解、引导。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孩子,有的孩子喜欢打架,有的孩子不自信,有的孩子喜欢大呼小叫......这些都会成为大人指责的点,其实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这些原因导致了孩子的待人处事的截然不同,我们应看透行为背后的原因。
我们班有个男孩子脾气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大吼大叫,有时候甚至在地上打滚,与同学相处时,一言不合就会大打出手,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私底下找这个孩子聊过很多次,和他说的时候他还是能虚心接受,态度非常好,保证今后遇到事情要控制自己,可是当真正有问题的时候他又控制不了,于是我与他的妈妈了解情况,从小妈妈带得多,爸爸管得少,妈妈对于崽是比较宠的,他的哥哥对他就更加溺爱,每当这个孩子有什么想要的,用哭闹的方式就能得到,跟他讲道理他根本不听,久不久之,这个孩子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我想这个孩子之所以这样跟他的家庭教育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我与他的妈妈进行了多次的交流,包括孩子的学习方面、习惯方面,我还教她一些方法,当孩子有什么样的表现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待,不能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等孩子冷静下来再去跟他分析,和他讲道理,我还告诉她这样的改变不会立竿见影,得慢慢来,不能太着急,渐渐地,我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孩子的教育是有很多种方法的,如果能用正确的方法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更让我懂得“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他们会面临什么,会遭遇什么”。
兰海老师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珍视他们”,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要把这句话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