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中国,再启动》有感 越来越多的人在说,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票
读《中国,再启动》有感
越来越多的人在说,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信仰缺失。龙永图和白岩松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二人的思想在《中国,再启动》一书中有着淋漓尽致的表达。 这是一本龙永图、白岩松的思想合论。 一位是经济学家,一位是主持人,两人以各自人生经历和改革观察来现身说法:评点经济、谈论信仰、忆青春、道幸福……《中国,再启动》这本书拿到手的第一眼,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大红色、醒目而铿锵的大标题,然而吸引我读下去的却是副标题的那一句“在大国励志中重建信仰”。何为信仰,要信仰什么,是最近困扰我的一个问题。而在这本书里,在龙永图先生与白岩松先生的引导下,我找到了答案。
今日中国,新一轮的大洗牌,改革再次启动;明天,我们所面对的会是什么样的生活?《龙永图 白岩松:中国再启动》预测2015年后中国经济新常态与世界发展新趋势,让我们看清社会新格局,读懂世道与人心……
习近平同志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奋斗目标,就是当今中国人追求信仰的基础。”因此,信仰并不是一定给自己树立一个超越其他人的目标,它实际是很简单很朴素的东西,把理想和愿望简单化,使之成为一个符合自己实际、自己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
而建立信仰,核心是敬畏。白岩松先生强调,在中国,信仰可不一定与宗教有关,但一定与我们内心的充实有关。我们内心要建立一种信仰,就是要有敬畏。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
白岩松认为缺乏信仰的原因有三:不信任、怕吃亏以及直奔目的的心理。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直奔目的的心理,文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个外国人写了一篇题为《跟着中国旅游团游欧洲》的文章,讲述了他随一个中国的旅游团开展的八天十国旅游之行。八天游十国,这在国外是没有的,只有在中国有。显示除了中国人由于过去匮乏而导致现在急于拥有的心态,而这种心态让我们即使拥有也感受不到拥有的幸福。
所以,真正的信仰不是负担,而应该是使你前进的动力,是行动的标尺。因此不要把成功的调子定得那么高,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保持初心、秉承平常心,常存敬畏心,以良好的心态远离时代带来的焦虑感,充分的享受奋斗过程中的幸福感。正是因为这些难题,我们才更需要有清晰的信仰做攻坚的武器。如果信仰的问题整理好了,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也会逐步解决。 -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那么《红楼梦》中的人物千秋各异,但...票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那么《红楼梦》中的人物千秋各异,但是单就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三主就性格迥然不同。
贾宝玉是在“女人国”长大的男人,就算风流也不下流,乖巧而不盲顺,他想做特立独行的男人,但做不到。看似童真无暇,其实顽劣难驯。说他呆板有点说不过去,毕竟他有风趣灵动的一面,说他傻痴,可他又那么钟爱“林妹妹”。长在大观园,虽艳福不浅,但那也是其个人的悲剧。如果没有王族的身份,大概只有受女性杂耍的份。
林黛玉瘦骨灵风、卓而不群甚至于有点刻薄,令人疼惜。她是古典那种“楚楚可怜”叫多少男人不得不“怜花惜月”的女子,想欺负她又欺负不得,想接近她又很难接近,极其吊着男人的胃口,这种女孩可以说是“形体尚佳,但女人味更足的冰美人”,有种成熟而又娇柔的美感,如今城市温室里几乎难以找到。
薛宝钗属于古典的漂亮女孩,丰腴圆润,文静贤淑,举止优雅,从容淡定,有着与生俱来的大家闺秀风范。她可能不是最引人注目的,但她的温柔婉约、善良体恤还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桀傲的男人,在她的调教下,也难逃拜石榴裙的桃花运。
贾宝玉不是不喜欢薛宝钗,只是宝钗满足不了她猎奇的心理。贾宝玉钟情林黛玉,可以说是黛玉的“功劳”。她的与众不同,在大观园里显得格格不入而又十分抢眼。这种另类女孩,引起“温室男孩”的全情关爱也就不足为奇。大概应了“得不到就算不是最好的,却是最想得到的”的男人初始恋爱心理。
贾宝玉钟情林黛玉,是那个时代封闭情爱的缩影。在大观园,宝玉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象黛玉那样的韵味女孩。而黛玉也找不到比宝玉更灵动可爱的人选。至于宝钗,她不嫁宝玉能嫁谁?换在现实社会的真人, 宝玉无疑是黛玉最适合的人选,但黛玉不一定看上他。而宝钗更适合于宝玉,但宝钗能否看上他也是存在很大的变数。宝玉看似阳光的不成熟,可能成为多数女性摒弃的理由,如果看在他心地善良,家境颇好的份上,顺水推舟倒是另当别论;黛玉的冷艳诚然有不可造次之美,但在男人心里最终想找的还是居家淑女;相比于宝黛,宝钗应是现实中最吃香的一位。落落大方,不苟言笑为她捞了不少印象分,加上婀娜的身材、平稳的心态,很容易勾起男人原始的欲望。
《红楼梦》成功在于活灵活现地塑造了宝黛钗三角恋。其中宝黛恋,有点莫名,有点无奈,甚至有点畸形,偏颇现实又让人祝愿那就是现实。但不管什么说,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
春梦随云散,花飞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阅毕,...票
春梦随云散,花飞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阅毕,竟无言以对,没了想法。欲哭无泣,实感空虚,好似被人将灵掏了去。
曹雪芹究竟是何许人也,竟能写出此千古绝唱?
“还泪”之说,引出此风流孽帐。不知多少痴男怨女,梦断红楼,泪洒黄泉。
曲尽人散,曲中所唱之人,又有谁逃出这宿命的安排?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红楼梦》实是梦一场,噩梦一场。
看完《红楼梦》心中有一丝悲哀,忽觉秦氏对凤姐说的一番言语,实是有理:“月圆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无事可“永保无虞”。就像这朝朝代代,总是从初期到全盛再到衰败,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汉,三国,晋,南北朝,隋……无一幸免。
身边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总有顺心与阴暗的时期,所以人生给予的感觉就饶有滋味……有人时常觉得人生凄苦,可没有这苦,那怎会感受到成功到来时的快乐?若纨绔子弟只知玩乐,终老一生,死前才去遗憾,“人生何其短,吾还碌碌无为终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尝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说,“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没有白活。”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就好像功名,不是得了功名,就不用死,到头来还是得死。下一世,谁理你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更别提其他人,“问古今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若不提,钦敬,从古至今,那些著名的贪官奸臣,吕不韦、秦桧、吴三桂、鳌拜……也是万古留名。
其实他们的才智,胆识,以及那种不畏惧命运的胆魄,也有可取之处。命运最终给他们的安排终究是残酷的,死讯换来了呼天抢地的欢呼声,死后还招人恶骂,这是他们的悲哀,也是那个社会的悲哀。难道这就是正义与邪恶的标准吗?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做什么终究都还是在替别人做嫁衣裳。其实人这一辈子,很多事是无可奈何的。我个人觉得,人这一生,概括起来就三字“活下去”。什么都不做怎生活下去?什么都是需要代价的,你学习,换来好的工作;你工作,换来生活需要的钱。所以为了活下去,要赚钱。如果总想着是为他人作嫁衣,索性都别活了。毕竟只有少数人能享受看破红尘的生活。既然有许多事都放不下,就别放下,糟踏了光阴。“圣人”也需“凡人”衬。 -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票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 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
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
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
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
谈三国 话说“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起初对这句话的认...票谈三国
话说“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起初对这句话的认识来源于《三国演义》这本书,纵观古今历史,剧情之跌宕起伏,让人叹为观止,三国虽只是其中一段历史的缩影,却能反映出历史发展的规律,读完三国,知道了很多历史典故:“赤壁之战、空城计、千里单骑、草船借箭等”,这真是:三国鼎立针锋相对,三十六计运筹帷幄!
更喜欢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诸葛亮的的白羽扇、吕布的赤兔和方天画戟,张飞的大嗓门子…精彩片断仿佛就在眼前;当然这些都是配角,下面是主角闪亮登场,他们分别是:老曹、老刘、老孙,这里的老孙可是孙权,而不是“齐天大圣”哈,既然说到了这里,我们就先说说东吴吧,要说这个孙权,必须要提到他的父亲-孙坚,是个百战百胜的将军,不仅如此,孙坚还是一个很有善心的人,征战途中遇流民,心生怜悯,心念天下若太平可好!当然这一愿望,由他的两个儿子来实现,孙策,一身武艺,骁勇善战,孙权,有勇有谋,治理有序,坐拥东吴!
再说老曹了,曹操生性凶残且多疑还有胆够肥,胆肥的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当然不得不说他也是打仗的能手了,与袁绍大战,他凭借“因事设奇,诱敌制胜,变化若神”,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的确是个出色的军事家,除了能武,曹孟德还喜好诗歌及散文,真可谓是能文能武了。
最后说一说老刘吧,他从一个青铜升级成了王者,算得上是人生的大逆袭,并且逆袭成功了,从“桃园三结义”到“三顾茅庐”,事实证明好的团队才是晋级的首要条件,他的将才太多了,其中我特别喜欢赵云赵子龙,千里单骑,大战长坂坡非常精彩,不得不佩服他的胆识与忠心,曹操惜才,想将他收为已用,可见此人乃不可多得之人才。刘备推崇仁德,帐下人才辈出,这真是关云长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喝断当阳桥,诸葛孔明神机妙算,刘玄德文武兼得,得于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啊!这就是我对《三国演义》当中人物的一点点理解。其实每段历史都有其独有的特点,人物更是各有不同,以文字的形式把他们描述出来,通过阅读,才能学的更多,读无止境!
-
读《三国演义》有感 江苏省淮阴中学教育集团新淮高级中学郭亚萍 ...票读《三国演义》有感
江苏省淮阴中学教育集团新淮高级中学郭亚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首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
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给你留下了印象深刻的是谁呢?是人得中意的刘备?雄才大略的曹操?还是少年得志的孙权?
刘备篇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的后代。少年伤父,于母亲靠卖草鞋为生,正值黄金党横行,刘备心有余而力不足,恰逢遇到志同道合的关、张二人。于是便有了桃园三结义。如果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占了天时,江东孙权占据长江之险,是地利,那么刘备重情重义,仁民爱物,便是占了人和。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想这便是刘备能和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的原因吧!后世常有人评说:“刘备的仁慈是妇人之仁!”就拿《三国演义》中第十二回,荆州之主刘表在弥留之际将荆州托付给刘备,刘备却一口回绝,并称自己会辅佐刘表长子刘琦为青州之主,如果此时,刘备入主荆州,便能省去携民渡江时刘琮的拒入城内,同样,刘备也能背上了不仁不义之名。唉,乱世之中何处为家?
曹操篇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满。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曹操乃是一代枭雄,有破釜沉舟之势。光一招“挟天子以令诸侯”便让人赞叹不已!试想,在这种时刻背景,除了曹操,舍他其谁,曹贼、奸雄都是他人对他的评价,他提出“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野心家、谋略家,可是看到曹操对徐庶等大才能之人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对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却依旧放了关羽去古城,可见曹操对人才的重视,特别是第六回的“曹操煮酒论英雄”。何为英雄?所谓英雄应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正所谓金鳞非池中之物。一遇风云便变龙!能说此番言语之人,岂是贼之一字相称的?有一句谚语说得好,“秦始皇建长城——功过后人评”。曹操的功绩就在于它统一了北方,在现代社会的种种思想冲击下,又怎能明白千年之前古人的悲哀呢?
孙权篇
孙权,字仲谋,长兄孙策平定江东时,他年仅15岁。孙策中箭,英年早逝,整个江东的担子便到了孙权的肩上。为了完成父亲的遗志,拜鲁肃、鲁子敬、甘宁、吕蒙、张昭等人为都督、大将军,后期更是将继承鲁肃遗志的陆逊为大都督,奉为座上宾。虽居江东,但志在九州,火烧连营、计袭荆州、截兵缚关羽终其寿。《三国演义》中提到孙权的地方并不多,但罗贯中在开始就用异于常人的外貌来暗示孙权的不凡。后世提到孙权谁人不说他是年少有为,少年得志?
有人曾说三国时代其实就是一场笑话!各个势力争个你死我活,最后竟为他人作了嫁衣,最后的赢家,不是吴、蜀、魏,而是西晋!而各中原因也是让人气的牙根痒!蜀后主刘禅听信宦臣谗言,不听姜维的劝告,导致蜀国的覆灭;吴主孙休见大势已去,便效仿刘禅将自己绑了交由司马昭投降。而魏主曹髦更是个敢怒不敢言的主!但三国的建立为天下再次统一奠定了基调,为日后的统一加快了历程。
读了《三国演义》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千万不能刚腹自用,也不能听信别人的一面之词,要虚心请教别人的意见。
要说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具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啊!
-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青山铺镇中心幼儿园&n...票《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青山铺镇中心幼儿园 钟林
读我了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
这本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傲慢与偏见》通篇是伊丽莎白幽默的俏皮话,可是这种强颜欢笑下,隐藏的却是那一时代人们无尽的苦恼、不满、遗恨。或许不幸太多了,变成了麻木。可是令人羡慕、认可的“幸福”背后,堆砌着的又是什么呢?是金钱、麻木、泪水、悔恨、遗憾,或许更多更多,但唯一没有的便是真爱,弥足的真爱…… 。
当我读完这部著作的时候,我为伊丽莎白和达西最终美满的结为伉俪而感到欣慰和满足。伊丽莎白是个热情、活泼、却又不乏纯真的乡村少女形象。他不懂得勾心斗角,不懂得如何区分真实或是虚假,因而偏见在她心中产生。达西是一位上流社会的贵族,如此锋芒毕露的显赫地位,怎会使他不在心中拧成一份傲气?是的,他傲慢正因为如此,才让人们忽略了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雅,一表人才的形象,任凭他财产再多,人们也只会认为他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不好逢迎一样。
人生之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寻梦者。梦是巫山峡壁上缀着的那团闲适的白雾,不知何时来,何时去,去向何方;梦是一条伸向河里的若隐若现的虹,现在最美的时候也是它即将消逝的时候。这其间每一段艰辛的含着奋斗的辛酸,无不需要我们以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去承受,去拼搏。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历程,无不饱
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大学的时候,我特别迷恋这部小说,看了一遍...票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大学的时候,我特别迷恋这部小说,看了一遍又一遍。今年暑假,我又拿起看了一遍。
《傲慢与偏见》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成儿戏,比较强调感情对于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小说的情节曲折,富有喜剧性,语言清新流畅,机智幽默,这是奥斯丁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
在众多人物中,不论是主人公伊丽莎白,达西还是陪衬任务,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让读者对“人性”有了更清楚地了解。伊丽莎白的独立不羁、蔑视权贵、敢做敢为、秀外慧中;达西的冷峻,高贵傲慢;简的善良客人;殡礼先生的平易近人,诚实;魏肯的狡猾奸诈,心狠手辣;本内特太太的实力,无聊等等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角色。这也是小说思想内容的本质—:“对人性最彻底的了解”。
这一部看似又是一个“灰姑娘”的故事,但联系他的历史背景来看,它确实反映了当时英国平民资产阶级地位的升迁;同时也正是对当时正在进行的法国大革命中自由,平等呼声的一个遥远的曲折回应。
男主人公的傲慢女主人公的偏见都带有明显的阶级性,他们在爱情上遭逢的种种挫折,并非出于彼此偶然的误会,或有小人从中拨弄,而是由于处在不同阶级地位的双方之间横亘着一条无可回避的鸿沟。
现在社会,虽然提倡男女平等,自由恋爱,但在很多时候门第祖望,家事背景对恋爱双方还是有很多影响,如果你是一个很普通的少女,可以有平平淡淡的爱情,也可以有浪漫壮烈的爱情,只要能坚持自我,洁身自好,实实在在的工作,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
这就是《傲慢与偏见》在我眼中的独特魅力一部以爱情为主旋律的小说,但同样可以窥视到生命的寓意。
-
读《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有感 &nbs...票读《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有感
凯旋城幼儿园 许莹莹
一直听闻杨绛大名,近日终于看了她的《我们仨》和《干校六记》,看完后,我对作者产生了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乍一看,似乎通过她的文字,我已明白了她是什么样的人,可是仔细想想,她却更像是座冰山,展现给我的只是海上的一角。她有太多未表达,却让我情不自禁地被这小小的一角吸引,想要钻入海底一探究竟。
看《我们仨》时,我因为阅历尚浅,虽能从中体会到一个孤独老人的沉重,却总归不能深刻地理解。因此,书中给我留下更深感触的,反倒是她与家人的生活点滴。
抛开夫女死后杨绛孑然一身的孤苦不谈,其实,杨绛拥有一个非常幸福美满的家庭。她与钱钟书是自由恋爱,结婚后相携在英国牛津进修,产下女儿钱瑗后回国工作。钱钟书不但有才,而且有趣,长得也非常帅,与杨绛可谓是郎才女貌,佳偶天成。看完《我们仨》后,我只觉得他们一生相爱相持,情深意笃,实乃模范夫妻的写照。但其实杨绛在书中并无一句挑明她与钱钟书如何相爱,钱钟书如何对她好,她只淡淡地叙述,却在一件件看似平淡的小故事中,自让你感到他们之间浓到化不开的情。有人评价杨绛的文字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以前不甚理解,现在却感觉这评价果真是恰到好处,妙之极矣。但其实在我看来,杨绛的文字更像是一杯淡茶,清香扑鼻,却能在喝上一口后感受到渗入水中的一丝苦。她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处,但她的语言却是平平淡淡,无阴无晴。那并非贫乏,而是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自有一种经过漂洗的沉静。
杨绛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她强大而又温柔。她拥有绝对的力量和智慧,也同时拥有中国女性特有的温婉贤淑,她绝不楚楚可怜,也绝不咄咄逼人,永远是那么温和平静,谦虚谨慎。她虽为一介女流,却毫无绝大多数中国女性的狭隘与缺陷,她是真正的将鸡毛蒜皮的生活过成了哲学。
钱钟书说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这当真是入木三分的评价。杨绛站在光彩夺目的钱钟书身边,却丝毫没有沦为陪衬,而是发出自己的光,让人尊称一声“杨绛先生”,而非“钱夫人”,这是她对自己的自信,也是她从容人生的写照。
我说杨绛是一本书,这比喻或许太俗,但我确实从她的文字中感受到了她身上不可磨灭的书香气息,“腹有诗书气自华”,她的气质中蕴含着她看过的无数本书,让人感到平易近人却又凛然不可侵犯,她用自己的文人气息,将人生的种种经历处理得温文尔雅,急不躁。她若真的是一本书,实在是本值得让人一读再读,细细品味的好书。
-
《人生的真相》读后感 &n...票《人生的真相》读后感
—淮安市景华路幼儿园 陈雨
很久之前就有看过关于刘墉的成长故事,当时所被吸引的是关于他少年时在失去乐趣的学习,所带来烦人感觉是最痛苦的工作的一些文章。作者刘墉,不仅是当今文坛最多产、最畅销、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而且还因独到而鲜明的教育观,被世人誉为"华人家教的典范”,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教育观。里面给我印象最为深刻一段尤为精彩,上面所说到“人生之路充满变化,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如何把话说到心窝里?如何发现自己的天才点?如何高效利用时间……”,我就从刘墉先生成长过程中的6个小故事,了解他给孩子们的成长建议。
幸运的是在这里发现了有这一本书,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刻,就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当我给它读完后,就觉得感触不是很深,但感觉就像刘墉说的,“在感动别人之前,先感动自己”,“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用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勤劳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去感受人生的真相。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师长就一直告诉我们要做好人,远离那些坏人。所以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学会了 人与人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有是好人,有是坏人。所以在我们童年的游戏中,大家抢着去扮演好人,基本上没有人主动的去愿意扮演坏人。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那是深受电视剧《包青天》的影响,最羡慕的是包大人的清正廉明,坏人闻到他的名字都会闻风丧胆,为此,放学后,拉上几个玩伴,开始模仿,但都不愿意扮演坏人。现在我们长大了。问题是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眼中,好人与坏人是难以区分。我们开始不解了,所以我们可能变得自私、孤僻。而这自私、孤僻,正是现代热门的通病。看了该书后,才恍然大悟,我们都是人,人都有人性的弱点,有善有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全书里每个故事中都揭露出人性的善、恶等等,表达出了人性的复杂。读完后,发现人之所以称之为人,是因为人对各种事物的界限都有所区别。
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自己掌握着自己的航帆,在前进的同时会遇到困难,会不断地遇到我们意料不到的坎坷,那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面对事情,如何解决事情的方法,做事的态度,细心、耐心和坚持,这些都是我们要必须的,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掌握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