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浒传》是中国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票《水浒传》是中国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它以特殊历史事件为背景,演绎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悲壮的历史。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伯,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水浒英雄们各个豪气冲天,在他们身上无处不体现出“忠孝义”来。下面我仅从人物和故事情节两个方面来谈谈《水浒传》中的“忠孝义”。
北宋年间,当时的朝廷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官逼民反,好多英雄揭竿而起,而这是当时黑暗统治必然引起的结果。其一当时轰轰烈烈,但结果冷冷清清。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一结局的原因。宋江是一位忠义之士,虽然它违反了朝廷的领导者,但他还是为国效忠,虽然当时是如此黑暗,但他们还是把眼光放到了国家利益上,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他还领着自己的兄弟平定辽国征讨方腊,原来一百零八位好汉,最后仅剩27个,他为了国家也死而后已了。无赖混混高俅发迹,他迫害忠良,削剥百姓,弄的民不聊生。许多英雄好汉或不堪忍受高俅势力的欺压,或不堪忍受贫苦的生活,纷纷起来反抗。它里面塑造了许多人物,有雪中送炭的宋江,胆大如虎的武松、机智聪明的吴用等等。王进害怕高俅的报复,连夜离开自己的高职;接着,便是史进为救好汉大闹史家村……直到后来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齐聚梁山伯攻打敌人,最后那些好汉没有多少逃脱高俅的黑手,死的死伤的伤。
在所有梁山好汉的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义”字,好汉们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为一个“义”字;为人们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了一个“义”字。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义”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
《水浒传》里的人物都刻画得十分传神,性格鲜明。例如:“花和尚”鲁智深,他得知郑屠欺负金翠莲父女,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帮助他们逃跑,故意激怒郑屠,三两拳就打死了恶霸郑屠。这一系列的作为都充分的期限了他是一个粗中有细,性格暴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汉子。
《水浒传》故事情节曲折有趣,事态的变化常常让人意想不到。认真品读《水浒传》,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汉的“孝忠义”。
孝: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对父母的孝。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背老母,没想到母亲却被老虎给吃了,李逵怒杀四虎。这是危险呀,是对母亲的孝给了他力量。还有当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莲毒害的,为了替哥哥报仇,于是就割下潘金莲的头,掏出其五脏六腑;杀了西门庆;获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
忠:他们有对国家社会忠心。宋江宁愿死也不愿意让李逵造反,李逵几次想起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宁可朝廷负他,他忠心不负朝廷,这是“忠”。还有林冲的妻子被高俅的儿子欺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义: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水浒传》让人过目不忘的就是英雄们的“忠孝义”,使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性格。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文学名著。
-
《老人与海》读后感 即使匆匆的阅读了《老人与海》,我也感受到了一个...票
《老人与海》读后感
即使匆匆的阅读了《老人与海》,我也感受到了一个老人坚定的毅力,勇于搏斗的英雄气概和不懈的奋斗努力。人虽然老了,但雄心壮志依然存在,老人身上的那些光芒也影响着我们这些后代。
这是一个老渔夫捕鱼的故事。老渔夫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大家都看不起他,但他依然坚持不懈,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鱼,但在海上,老人遇到鲨鱼的袭击,老人不但没有退缩,还与鲨鱼奋力搏斗。最后鲨鱼吃了大部分的鱼肉,老人只能带着残缺的鱼回到岸上,那鱼仅仅只剩鱼头、鱼尾和脊骨了。我们无法想象这样一个老人是怎样鼓起勇气战胜大鱼和与鲨鱼搏斗?人类到底有怎样的志气去战胜庞然大物?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力,只要有充分的自信,有敢于面对的勇气,有坚强的毅力,就能激发自身的力量,不怕任何事物,不畏惧任何人。
老人,外表孱弱,内心坚强,他不仅敢于向命运抗争,向失败和死亡挑战,也告诉我们面对磨难要紧握双拳,勇敢的挑战自己的极限。生活中,每每遇到挫折,我们都不甘失败,面对困难要镇静,要有信心,不要抱怨。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败是最不过寻常的事。世间又有哪个人能一帆风顺的走在阳光道上?就像老人一生都奉献给了大海,海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有着许许多多不确定的因素,海里的鱼儿随意地游动,机灵得很,老人只能长久的等待,或许一天能捕到很多条鱼,也或许一条都捕不到。可老人不气馁,老人拥有一颗坚强的心,他不相信命运,就像我们常说的失败便是成功之母,次次失败,并不代表不会成功。
这本书中,我很佩服老人的勇气,也很欣赏老人的坚强,无论大鱼有多凶猛,还是鲨鱼们有多可怕,他还是毫不犹豫的去面对挑战。我认为,人的一生,最不缺的就是挑战,挑战成功,便是王者,挑战失败,就看你有没有勇气去再次面对和挑战。我想,即使是老人只带回去了残缺的鱼,也依然会有极大的成就感,依然是个伟大的英雄,他不会后悔,他会为自己的勇敢和努力而骄傲。
-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青山铺镇中心小学 虢依妹我从小就想去历险,希望...票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青山铺镇中心小学 虢依妹
我从小就想去历险,希望能够像徐霞客那样游历天下,可至今未能如愿。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刚翻开书,我就被书中的情节深深的吸引住了,我仿佛就是鲁滨孙。
生活富裕的鲁滨孙从小就想当一名水手,虽然父母百般阻挠,但他背着他们和朋友踏上航海的旅程。在他数次的航海历程中,多次遭遇风浪、暴雨、海盗的袭击,最后他被巨浪抛在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独自一人生活了二十八年。在这二十八年当中,他靠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克服了饥饿、寒冷、孤独、恐惧等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回到自己的家乡。
这时我想到我们自己,我们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少靠我们自己去完成一件事情。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一个道理:我们不但不能害怕困难,而且还要有战胜困难的心。雏鸡不破壳而出怎能出生?小鹰不试飞怎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颗勇敢的心。
生活就像一张白纸,我们都是一名画家。有的画家画出了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热情,秋天的收获,冬天的希望。有的画家画出了春天的寂静,夏天的急躁,秋天的凄凉,冬天的悲哀。为什么同样的季节画出来的却不一样呢?因为有的画家有乐观向上的心态,而有的没有。鲁滨孙就像乐观的画家,遇到困难不退缩,并且战胜它,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笔墨。绘制出一幅绚丽的画章。我们也要学习他的勇敢、乐观的精神,涂抹我们自己多姿多彩的人生。
-
唤醒休眠的火山——《爱的教育》读后感近期,近期读了《爱的教育》获益匪...票
唤醒休眠的火山
——《爱的教育》读后感
近期,近期读了《爱的教育》获益匪浅。我想,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感触颇深。记得刚刚工作时,在一所城郊结合部小学上班,接手四年级,班里有很多留守儿童。有一个名叫小翔的孩子,父母离异后和爸爸、继母生活在一起。开学四十多天,布置的作业从来不写,万般努力皆无果,就是不交!听说三年级也是这样过来的。无奈之际,事情有了一线转机。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三要求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家乡。批阅时我发现小翔的作业本赫然其中。全文如下:
给妈妈写一封信
妈妈:
你知道我是谁吧?我就是你的孩子小翔,我想你了,你能不能来看看我呢?不过你是不会来的,因为爸爸不给你来看我,只有几次可以。放长假的时候都很少来看我的,不过我明白你一定也在想我的,对吧?可是你有可能也不会想我了,因为妈妈你又生了一个妹妹。可是那不是我亲妹妹,是妈妈又找了一个人住在一起生的妹妹。
不过我也挺喜欢那个妹妹的,因为她是妈妈生的,所以也是我的家人,我也要保护她,不让她被别人欺负。我保护了妹妹就等于保护了妈妈一样的。
妈妈我想你,你要是能回来就好了。
妈妈我祝你快乐!
你的孩子 小翔
2005年10月17日
这篇习作除了几个错别字,我未做任何修改。习作文通句顺,连书写也比平时作业好看了许多,字里行间,对妈妈的爱和思念,对亲情的渴望,读得我潸然泪下。虽然习作明确要求向远方的亲朋好友介绍家乡,他还是忍不住给自己最想念的妈妈写了这样的一封信……
我像很多老师一样,抓住这一机会狠狠表扬他,期待他能够如许多案例所描述的那样,从此踏上习作的康庄大道。可是奇迹并没有出现,第二次、第三次,他照旧一字不写,任你说破嘴皮。直到有一天,他又交上一篇日记,依然是一封给妈妈的信,写了他被继母误解偷钱而遭打的事情,继母最终也没能相信他的话,他不知道何处洗冤屈,只能倾注笔端……
从小翔的两篇习作看,他并不是不会写,只是不想写,当他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就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没有,坚决不写。这个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有点内向有点犟,他只是不像绝大部分孩子那样,无论想不想写,有没有话写,无论真话假话,哪怕是抄抄仿仿,只要老师布置的,都努力去完成。那么,我想能不能打破常规,为他提供适合的、喜欢的写作课程,唤醒他沉睡的表达欲望,让他“勤于动笔,乐于表达”?
对于小翔来说,他的情感出口只为母亲而敞开。因为父母离异,他日渐封闭,只有在书信中,才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他所思所想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妈妈,所以他的妈妈实际上就成了他的读者。在征得孩子父亲、母亲的支持后,我再一次找到小翔,告诉他以后不必和大家完成同样的习作和练笔,想妈妈,有话要对妈妈说的时候就给妈妈写信,我会代为转达。有什么想要告诉老师的也可以给我写信。同时,根据中年级段“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的习作目标,并结合四年级的“选文”特点,为他设计有趣的课程内容。比如:向妈妈介绍我们的校园——“儿子,妈妈不方便去学校看你,可是妈妈真想看看你的学校,你可以告诉妈妈你们学校是什么样子,漂亮吗?”;向妈妈介绍同学好友——“儿子,妈妈不能天天陪在你身边,心里很难过,也很牵挂你。在学校里,你有那么多同学,要好好和他们相处。你的同桌、好朋友,妈妈很想认识认识,你能介绍几个吗?”;向妈妈介绍一处风景——“儿子,春天到了,下个星期天妈妈去看你,带你出去转转,你最想带妈妈去哪里?;向妈妈展示自己的发现——“儿子,妈妈不在身边,自己生活中要多动脑,才会更聪明。最近有没有开动脑筋解决什么问题?说给妈妈听听,让妈妈为你高兴!”他的妈妈识字不多,不可能每一篇都回信,也不大能提出更多合理的要求,于是我尝试通过手机短信将要求发给她,再请她转发给我。为小翔展示这些平白简单的要求后,我会和他一起简单讨论,该怎样向妈妈写这封信。
亲子书信的交流,不仅打开了教育的一扇门,也打开了亲情的一扇门,使小翔真切表达了他对母亲的爱,也真实地感受到母亲的爱,长期压抑、封闭的心情得意释放,人也变得精神了很多。相信,亲情不会有终点,爱,也不会有终点。
他和母亲通信一段时间以后,我故作失落地告诉他:“真羡慕你的妈妈,常常可以收到你的信。你可不可以也给老师写一写?老师很喜欢读你写的东西!”他欣然答应,我趁热打铁:做老师的“小眼睛”,每个星期的练笔内容,我鼓励他用“一周要闻”来拟定话题,比如班级里发生的某个突发事件、老师不在的时候同学之间的糗事,也可以是自己和某个小朋友吵架了,成朋友了……总之,把这个星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信告诉老师。“约定练笔”促使他“提笔有目的,心中有读者”,因为是老师和他之间的约定,这样的特权感和使命感也极大调动了他内心的表达欲望。
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沟通,同学之间更需要,有了良好的沟通才能真正融入集体。受到亲子书信和“约定练笔”的启发,我在班级开展了“我的眼里有个你”主题写作活动。如果你觉得这一周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就选择其中的一位,给他写一封信。收到信的同学必须在下一周里作出回应。不仅是小翔,每个收到同学书信的孩子都会高兴好几天,忙着给对方回信。这样用文字对话,同学之间也更加融洽、和谐。经过近一学年的努力,虽然书信仍然是他表达的主要形式,但是小翔已不再排斥其他的习作形式,因为在一学期的练习中,他已经充分享受表达带来的倾诉的欢乐、成功的喜悦。
我想:教育即唤醒,每个学生的情感和潜能,都是一座休眠的火山。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研究如何唤醒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休眠的火山再次喷发。
-
勇于挑战,人定胜天----《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上学的时候我曾拜读了...票
勇于挑战,人定胜天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上学的时候我曾拜读了《鲁滨逊漂流记》的英文版,当时是为了学习,但是今年暑假我在i-阅读上再次遇见了他,倍感亲切,我又从头到尾拜读了一遍。鲁滨逊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深深吸引了我。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一定不要被吓倒,要想尽办法去战胜它。
鲁滨逊是想做名杰出的水手,他不顾父母的反对,自己出海。由于所乘的船在海上沉没,他孤身一人被漂流到了一座荒岛,开始了为生存而奋斗的艰苦生活。他曾经想过放弃,但是“我要活下来”的信念激励着他向前走,他还有一颗乐于助人之心,他帮助了当地的土著人,从食人族那里解救了一位叫星期五的人。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很爱护,爷爷奶奶很溺爱,凡事都有大人替他们想好,所以一遇问题她就会推给我们。其实这样是很不利于孩子的个人成长的。假如我们孩子漂流到荒岛上,试问他们可以做什么?是能帮助他人,还是解决自己温饱。曾经我的女儿胆子有点小,遇到困难第一个总是想到我,“妈妈,这个我不会?”,“妈妈,这个怎么做?”,“妈妈,这个怎么办?”。为此,我感到很困惑,每每她问我,我都会对她说:“先自己想想,这个问题,你可以解决的。”但效果不明显。一次机遇她看到了这本书,非缠着我讲给她听,于是我便在每晚她上床睡觉前分段的为她讲这个故事。讲完后的第二天,我会问她有什么样的感想。一开始她说:“这个小哥哥真不听话,非要去冒险。” 随着故事的深入,我问她: “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办?”她说:“不知道,但一定是很害怕。”最后故事讲完了,我再次问她:“你觉得这位哥哥怎么样?”,女儿眼中闪出了佩服的目光:“哥哥,好厉害呀!”“我们要不要向他学习。”“要。”“向他学习什么?”“他非常勇敢,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没有人替他解决问题,他自己都想办法克服了。”“对,我们就要学习他这种精神,以后我们再遇到问题时,可不可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再问别人呀。”“嗯,她会意的点了点头。”
相信鲁滨逊这种不怕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不仅仅对我家女儿有所启发,还会成为所有人的榜样!
-
信念小时候,我曾有过一个梦想——长大当一名科学家,自从学了课文《居里...票
信念
小时候,我曾有过一个梦想——长大当一名科学家,自从学了课文《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后,作为一名女生的我,更是自傲又敬佩,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到,居里夫人生于波兰首都华沙,从小家境贫寒,但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莱尔因为在放射性上的研究和发现,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又因成功分离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今天终于有机会读完了《居里夫人自传》我更为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折服。心底呐喊着:居里夫人——我的偶像!
虽然后来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我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这位偶像永远住在我的心里!然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已经抛弃了科学教育方面的偶像,流连于影视明星。居里夫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从不放弃,她坚信只要是问题就总有办法解决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不像现在社会中一些娇生惯养的“富二代”,一碰到麻烦事和难一些的题就放弃,或者想方设法找别人帮忙。居里夫人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也能悠然努力的学习,而有一些学生却硬要对学习环境东挑西拣,挑三拣四,一不舒服就耍小性子。居里夫人在探索科学时,一定要把一个问题彻底弄明白才继续下去,她觉得,抱着似懂非懂,敷衍了事的态度去研究科学,是坚决不可以的。而现在有些人,很多事情都是只知唱高调、华而不实,到最后,什么都一知半解,什么都没明白。这样的学习和工作态度是非常消极的,对自己和身边的人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这部传记的过程中,有好多处描写她信念执着的地方,比如:当她初到巴黎,有些听不懂老师讲快了些的法语时,她就拼命地再去仔细的学习法语;当比埃尔的实验室没有着落的时候,他们没有放弃寻找镭,继续在自己那简陋甚至有些仪器都没有的实验室中执着地孤军奋战着;当比埃尔猝然长逝,居里夫人悲伤了好长一段时间后,仍然坚强地继续完成她和比埃尔未完成的目标……也有感人涕下的时候:居里夫人面对母亲和姐姐去世时的痛苦,居里夫人独自一人去国外当家教的时候,在车上那种难过的哭泣,彼埃尔去世后居里夫人一个人面对生活的艰辛,居里夫人去世前对工作的牵挂......这无不让我为之动容。但是,在她奇幻般的一生中,她从没有放弃过学习和工作,也从没中断过学习和工作。
俗话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伟人的传记,让我从中获益匪浅。我要从中汲取力量,好好地过自己的人生。只要有信念,什么“苦海”和“书山”,都是浮云!
-
信念小时候,我曾有过一个梦想——长大当一名科学家,自从学了课文《居里...票
信念
小时候,我曾有过一个梦想——长大当一名科学家,自从学了课文《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后,作为一名女生的我,更是自傲又敬佩,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到,居里夫人生于波兰首都华沙,从小家境贫寒,但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莱尔因为在放射性上的研究和发现,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又因成功分离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今天终于有机会读完了《居里夫人自传》我更为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折服。心底呐喊着:居里夫人——我的偶像!
虽然后来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我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这位偶像永远住在我的心里!然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已经抛弃了科学教育方面的偶像,流连于影视明星。居里夫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从不放弃,她坚信只要是问题就总有办法解决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不像现在社会中一些娇生惯养的“富二代”,一碰到麻烦事和难一些的题就放弃,或者想方设法找别人帮忙。居里夫人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也能悠然努力的学习,而有一些学生却硬要对学习环境东挑西拣,挑三拣四,一不舒服就耍小性子。居里夫人在探索科学时,一定要把一个问题彻底弄明白才继续下去,她觉得,抱着似懂非懂,敷衍了事的态度去研究科学,是坚决不可以的。而现在有些人,很多事情都是只知唱高调、华而不实,到最后,什么都一知半解,什么都没明白。这样的学习和工作态度是非常消极的,对自己和身边的人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这部传记的过程中,有好多处描写她信念执着的地方,比如:当她初到巴黎,有些听不懂老师讲快了些的法语时,她就拼命地再去仔细的学习法语;当比埃尔的实验室没有着落的时候,他们没有放弃寻找镭,继续在自己那简陋甚至有些仪器都没有的实验室中执着地孤军奋战着;当比埃尔猝然长逝,居里夫人悲伤了好长一段时间后,仍然坚强地继续完成她和比埃尔未完成的目标……也有感人涕下的时候:居里夫人面对母亲和姐姐去世时的痛苦,居里夫人独自一人去国外当家教的时候,在车上那种难过的哭泣,彼埃尔去世后居里夫人一个人面对生活的艰辛,居里夫人去世前对工作的牵挂......这无不让我为之动容。但是,在她奇幻般的一生中,她从没有放弃过学习和工作,也从没中断过学习和工作。
俗话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伟人的传记,让我从中获益匪浅。我要从中汲取力量,好好地过自己的人生。只要有信念,什么“苦海”和“书山”,都是浮云!
-
《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票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
这本书前七回主要介绍了小说中心人物孙悟空的出世、求道、闹龙宫、搅冥府、闹天宫,直至其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为中心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八至十二回写小说中另一重要人物唐僧的身世,兼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太宗入冥,玄奘奉诏取经,交代取经缘起,在结构上与前七回并列,同为展开中心故事做准备;十三至一百回是西天取经正文,中心故事之所在,其间包括41个具有相对独立的中短篇故事,主要写取经途中的各种矛盾斗争,包括取经人和妖魔之间的斗争,取经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斗争,以及取经人内部的矛盾斗争,在结构上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依次展开又互相照应,离奇曲折,悬念不断,至经历八十一难,矛盾最后解决,斗争终于胜利,取经理想实现。
这本书中的孙悟空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因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用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并且他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善始善终,成为了斗战胜佛。而猪八戒原来是天河水神,天蓬元帅。因为他在蟠桃会上酗酒戏了嫦娥,被贬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亏他在路上保护圣僧,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为他挑担有功,做净坛使者。沙悟净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他下界,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佛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为金身罗汉。
觉得书中的每个人物都值得我学习。孙悟空本领高强、正直勇敢,对师傅也十分忠诚,我要向他学习,不能害怕危险;唐僧坚持不懈,意志坚定,我要向他学习,不能放弃;猪八戒虽有些懒,可为人十分忠厚老实,我要向他学习,诚实守信;沙僧话虽不多,但却吃苦耐劳,不喊一声“累”,我要向他学习,肯吃苦,不怕累,更加勤奋。
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坚持不懈,值得我学习。一路上,他们翻过了多少山,走过了多少片树林,打败了多少妖精,这是多么艰难的一路啊!可他们却没有放弃的念头,从来都没有过,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吗?想到这儿,我不禁低下了头,他们那么困难,都挺过去了,还有什么是战胜不了的呢?我遇到的困难与之相比,不是显得太渺小了吗?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西游记》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吧!
-
我一直认为,晴天留给享受,阴天留给思考。正是怀着这样的态度,在乌云密...票
我一直认为,晴天留给享受,阴天留给思考。
正是怀着这样的态度,在乌云密布,阴雨连绵的今天,我选择拜读了奥地利著名精神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作的《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在看一本书之前,我通常习惯针对书名发挥想象,初看之下,感觉就像黑暗迎来光明,柳暗花明又一村。翻开目录,作者从“生命的意的义”、“心灵与身体”、“童年”、“青春期”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这些论点联合书名引起了我极大的阅读兴趣。在读完这本书后,感觉自己的某些思想就像被某个开关触发了一样,倾泻而出。总之,共鸣之处良多。以下就针对书中的某些感悟比较深的片段谈谈自己的想法,也算是读后有感吧。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可是什么是成功,怎样的人才能成功,这是很多人很想弄明白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其实在脑海中很容易将书名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连接:自卑导致超越。这似乎很简单,但又蕴含着诸多深层次的因素,带着这样的疑惑,我进入了作者的文字世界。书中第一章探讨了人类永恒的话题“生命的意义”,其实每当提起此话题,大多数都有一种瞬间觉得高大上而又立刻转入乏味的思想波动,是的,似乎这个话题本身对很多人而言就是“无意义”了。在书中第四页中,作者提到一个重要论点“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从来不是事物原本的样子,带着我们的经验认知去感知事物,得到的是我们的思维处理过的事物。世界即如此。所以,我们感知的不是世界的本身,而是我们主观解释后的世界”。这段话很容易让我想到一些人与人之间的现象,我们通常习惯以自己的观点来揣测别人的行为或想法,并常常三五成群的形成一种“共识”,试图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解释。其实这种“共识”就很像“解释过的世界”,但被“解释”的那些人又真的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是的,我们常常以己度人。
再如书中第三章,阐述的正是书名中的论点:自卑与超越,这一章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不妨来看一些成功人士,在我们看来他们是多么的荣耀与光鲜亮丽,是的,他们的成功值得我们这些普通人学习。而在瞻仰他们的光环同时,很多人往往喜欢去关注他们的苦难史、发家史,原因很简单,寻求动力!而我们深思一下就会发觉,这不过是人的自卑感的体现。我们会以对名人的认同感为模板来获取他人的认同感,所以,我们不惜以“模仿”为代价来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还如书中提到的,自卑者往往表现出自傲的一面,来凸显自己的价值,没有一个自卑者会承认自己的弱点。因此,自卑者虽然实现了所谓的“超越”,却常常在话语中轻易伤害了他人,想想着实可笑!因此,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聪明的自卑者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来逐渐释放自卑感,这样的人往往最终取得了成就。而一些愚蠢的自卑者,或者说不求上进的自卑者,则通过自我麻痹、自我设置优越感来寻求自我安慰,换来的结果是愈发变得自卑!说到底,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真正的面子是靠努力换来的!
虽然书中很多片段都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但有些地方却还是值得讨论,如书中的“天赋与习得”这一节,作者试图通过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来阐述这样一个观点:并非所有有特殊才能的人都是先天遗传的。实际上我认为这句话存在混淆概念的问题,因为我不认为一个数学成绩好的人就是具备特殊的数学才能,特殊才能者一定是具备某种天赋,而这种天赋在初期一定可以显露出来,如著名数学家陶哲轩,其从小就对数字极其敏感,小学时就通过了美国高考的数学部分测试。当然这仅是我个人的观点,也算是对书中一些片段提出的一些见解吧!
总之,关于对于这本书的感悟及思想碰撞还有很多,我相信这也是书中阐述的这类话题的乐趣所在,很多观点还需要在生活中去感受和体验!
-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有些讽刺的是,在远离文明社会、原始...票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有些讽刺的是,在远离文明社会、原始陌生的塔希提岛,他找到了自己的故乡。他得到人们的理解尊重,虽然他并不在乎着这些。如果所谓的文明社会就是一个个圆形的槽口组成的世界,每个人都得努力改变自己才能适应这个条条框框包裹的世界,那么塔希提岛,就充满了各种形状的插口,每个人的插头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槽口,每个人都能够因仗着自己的本性活着。这里没有疯子,这里有各色各样的人。也是在这个岛上,思特里克兰德最终将他的世界表现了出来。在恶病缠身行将就木的时候,他在他居住的木屋上面创造出了不朽之作。这个木屋后来根据他的遗嘱,最后被付之一炬。
月亮和六便士,一个是心中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心中世界是由自我意识将所有感知编织而成,注定与现实世界不一样。是听从内心的指引,还是听从世界的劝告,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比较轻松的做法是自己接受现实世界的观点,压制自我意识,自己的思想来自别人的思想。这样,可以得到别人的肯定,让人感到踏实,减少生存的压力。可是,当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必然与他人的思想产生冲突,于是人开始感到迷惘,无助和痛苦。在这之后,有人开始反思,有人自暴自弃,也有人又回到原来的状态。大学生在结束灌输式的初中等教育后,进入色彩缤纷的大学,感到迷惘、无助是正常的,毫无改变才让人感到可怕。因此曾经成绩优秀思想单纯的学生,在大学出现了分水岭。各种选择孰优孰劣,我仍身在此山中,自然不好评论。我追求内心的自由,也希望我生存的世界是美好的。我想不明白自由为什么是善的,也迷惑于自由与责任的关系。我在没有罗盘的大海里航行着,不知道自己将走向哪个方向,也不知道何时能找到自己的塔希提岛。
唯一确定的,我仍坚信着内心的自由和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