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自卑与超越》后的感想《自卑与超越》的作者阿德勒1870年出生于维...票
读《自卑与超越》后的感想
《自卑与超越》的作者阿德勒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外一个米谷商人的家庭中,排行第二。他的家庭富裕,全家都热爱音乐,但是他却认为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乐,不快乐的原因来自他的哥哥,他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赶不上哥哥的成就。他自小患有驼背,行动不便,因此他哥哥的蹦跳活跃使他自形惭愧,而觉得自己又小又丑,事事都比不上他的哥哥。尽管如此,他却是个友善而又随和的孩子。五岁那年,他患了一场几乎使他致命的病,痊愈之后,他便决心要当医师。
长大后阿德勒进了维也纳大学,1895年得到了医药学位,两年后,他和来自俄国的留学生蒂诺菲佳娃娜结了婚。蒂诺菲佳娃娜是个飞扬跋扈、能言善辩的女性,最关心她祖国的社会革命。她特立独行和阿德勒所处阶级的保守风气并不十分协和,阿德勒在他的回忆录里说:男女平等这件事,说比做容易得多。由此可见,他们的婚姻生活最初可能有些小磨擦,不过后来两人倒也能相敬如宾,白首偕老。
阿德勒曾经熟读弗洛伊德所著的《梦的解析》一书,他认为它对于了解人性有莫大的贡献。有一度,他曾在维也纳一本著名的刊物上,写文章辩护弗洛伊德的观点,结果弗氏写信给他,邀请他加入弗氏所主持的讨论会――有人因此认为阿德勒是弗氏的学生,其实大谬不然,他们是并驾齐驱,等量齐观的。虽然他的观点与弗氏迥然不同,但是,他仍然在1902年加入了弗氏的集团。此后,他即成为这一集团的领导人之一,饱受弗氏的赞誉,并继承弗氏之后,成为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的主席,及心理分析学刊的编辑。
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由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而使其名声大噪。他认为:由身体缺陷或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自卑,虽然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但是在另一方面,它还能使人发奋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例如: 古代希腊的戴蒙斯赛因斯原先患有口吃,经过数年苦练竟成为著名演说家;美罗斯福总统,患有小儿麻痹症,其奋斗事迹,更是家喻户晓之事。有时候,一方面的缺陷也会使人在另一方面求取补偿,例如:尼采身体羸弱,可是他却弃剑就笔,写下了不朽的权力哲学;宴婴身材矮小却成为齐国宰相。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历史上或文学上真是多得不胜枚举。这些人都曾经有过自卑,并超越了自卑,他们所获得成就弥补了他们生理的缺陷,这就是阿德勒的补偿心理理论。
那么他们是怎样克服自卑超越自我的呢?从他的理论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1、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恰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虏,不但会影响身心健康,而且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使人觉得自己难有作为,生活没有意义。所以,克服自卑心理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2、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特点,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夸大自己的缺点,也不抹杀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确立恰当的追求目标。特别要注意对缺陷的弥补和优点的发扬,将自卑的压力变为发挥优势的动力。
3、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学会在各种活动中自我提示:我并非弱者,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干下去,争取成功;不断的成功又能使你看到自己的力量。
4、不要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你而离群索居。你自己瞧得起自己,别人也不会轻易小看你。能不能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激励,关键还在自己。要有意识地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点,多从群体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可预防因孤陋寡闻而产生的畏缩躲闪的自卑感。
“你对整个世界的态度,决定了整个世界对你的态度。”超越了自卑,也就获得了成功的基石---自信。也就因此与成功的康庄大道越来越近。希望此书能够让广大的教师、家长们完整地认识自卑,并从其中获得对人生新的理解
-
加油!
票 -
非常好的文章,谢谢乐智教育的邵老师!
票 -
非常好的文章,谢谢乐智教育的邵老师!
票 -
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给看完了。《自卑与超越...票
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给看完了。《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本书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阶段。
生的意义在于奋斗,我赞成这一观点。多少次生命处于低潮,是这一信念解救了我。于是埋头苦干,当我无意间抬起头时,却发现周围的人渐离自己远去了,自己竟到了形影相吊的地步,同学越来越疏远,舍友越来越隔阂。回顾三年前刚刚踏入大学校门时,我们以何等的热情要建筑一个温暖的大家啊!结果与愿望竟有如此差距,只因我们把奋斗的目标定格为个人成就了,各自作自己的茧,而非大家共筑一个巢。
当朝夕相处的同学处于困境之中时,我们熟视无睹或轻描淡写的宽慰几句;当同学取得一点点成绩时,我们置若罔闻或冷嘲热讽。没有周围人的关怀认可,我们感到孤独迷茫,无所适从了,即而对生活的意义提出质疑。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怎么可能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对生活充满信心呢?大家都渴求温暖的集体,融洽的关系,但有几人为建筑这气氛而努力过呢?只想索取不肯付出,终究是行不通的。
阿德勒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与他人的团结合作之中获得满足。奉献的意义是广泛的,在班级之中,我们与同学团结合作,为建筑一个温暖的集体奉献力量;在单位之中,我们与同事团结合作,为单位的生存发展奉献力量;作为一国公民,我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青春;作为人类一员,我们为人类的进步发展奉献生活。奉献就意味着牺牲,这牺牲换取的是大家的团结合作,从而产生更加巨大的力量。
人其实是很软弱的,如果人类不合作,那么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可以轻易的置人于死地,人却成了世界的主宰,因为人是群居且懂得合作。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不再需要团结合作来维持基本生存,但团结合作依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是社会的人,需要精神支柱,没有团体社会的认可,人会失去一切支柱和自尊,只有融入集体之中,融入社会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当然,阿德勒对生活意义的诠释,只是从精神分析家的角度作出的,为的是使他的病人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走出空虚孤独的旋涡。人活着仅靠积极的态度是不够的,还应有正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但从构建健康人生的角度讲,阿德勒的观点是科学的。
这本书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引导我们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能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树立信心,取得成功。 -
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给看完了。《自卑与超越...票
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给看完了。《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本书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阶段。
生的意义在于奋斗,我赞成这一观点。多少次生命处于低潮,是这一信念解救了我。于是埋头苦干,当我无意间抬起头时,却发现周围的人渐离自己远去了,自己竟到了形影相吊的地步,同学越来越疏远,舍友越来越隔阂。回顾三年前刚刚踏入大学校门时,我们以何等的热情要建筑一个温暖的大家啊!结果与愿望竟有如此差距,只因我们把奋斗的目标定格为个人成就了,各自作自己的茧,而非大家共筑一个巢。
当朝夕相处的同学处于困境之中时,我们熟视无睹或轻描淡写的宽慰几句;当同学取得一点点成绩时,我们置若罔闻或冷嘲热讽。没有周围人的关怀认可,我们感到孤独迷茫,无所适从了,即而对生活的意义提出质疑。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怎么可能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对生活充满信心呢?大家都渴求温暖的集体,融洽的关系,但有几人为建筑这气氛而努力过呢?只想索取不肯付出,终究是行不通的。
阿德勒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与他人的团结合作之中获得满足。奉献的意义是广泛的,在班级之中,我们与同学团结合作,为建筑一个温暖的集体奉献力量;在单位之中,我们与同事团结合作,为单位的生存发展奉献力量;作为一国公民,我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青春;作为人类一员,我们为人类的进步发展奉献生活。奉献就意味着牺牲,这牺牲换取的是大家的团结合作,从而产生更加巨大的力量。
人其实是很软弱的,如果人类不合作,那么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可以轻易的置人于死地,人却成了世界的主宰,因为人是群居且懂得合作。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不再需要团结合作来维持基本生存,但团结合作依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是社会的人,需要精神支柱,没有团体社会的认可,人会失去一切支柱和自尊,只有融入集体之中,融入社会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当然,阿德勒对生活意义的诠释,只是从精神分析家的角度作出的,为的是使他的病人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走出空虚孤独的旋涡。人活着仅靠积极的态度是不够的,还应有正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但从构建健康人生的角度讲,阿德勒的观点是科学的。
这本书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引导我们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能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树立信心,取得成功。 -
诗歌感化心灵——读《给孩子的诗》有感淮安市天津路小学 舒...票
诗歌感化心灵
——读《给孩子的诗》有感
淮安市天津路小学 舒欣媛
习惯了每晚和孩子一起看书,最近我们选读了北岛的《给孩子的诗》。每天睡前,我和女儿一起读诗,并一起讨论,通过诗歌,映像到了孩子的内心。整理感想如下。
《给孩子的诗》这本书里的诗写的非常好,给我印象最深的几首诗有:《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愿意是急流……》、《如果记住就是忘却》、《致橡树》。
读了《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后,我懂得了:任性的孩子,才拥有真正的童年。从小事无巨细循规蹈矩的孩子,他的童年被大人社会剥夺了,当他从小失去了童年,长大就会失去自我,然后失去自己的一生。因为童年的游戏规则和大人的社会不一样。一个任性的孩子,用童心来看世界,认为世界应该是这个样子——'每一个时刻,都像色彩蜡笔那样美丽','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快乐的小河','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而大人们认为这些和那幼稚可笑,这一切都是梦话愚行。所以,'我没有领到彩笔',只剩下'收支和创痛'——纯真的美梦就这样一个个自生自灭。从对梦的痴心幻想到逐步认识冰冷的现实,也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每一个的童年时代,都是梦的季节。小时候,我们阅读的,是美妙的童话;画的,是无拘无束的想象;听的,是欢快的儿歌;做的,是无奇不有一心向往的梦。
读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懂得了,在面对>挫折,在寂寥的日子当中,我们应当振奋向前,相信希望就在前面,相信这一切很快就过去,而一旦过去便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我们确实应当在悲伤的日子里学会镇静,因为快乐的日子一定会来临。
读了这些诗,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有了很多以前没有的感悟。正如有句话所言:对于命运中的幸运而言,诗歌正如点燃火炬——某种意义上,诗歌之光照亮突然醒来的人。
-
成长是一场孤独的冒险 “所以,向上看,空中有鲲鹏,也有土生...票
成长是一场孤独的冒险
“所以,向上看,空中有鲲鹏,也有土生土长的家鹅,梦想当然决定高度。所以,向下看,名利若流水,西来东去,道德却能影响深度。向上还是向下,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向上或者向下》
从中学开始,我一直是《读者》的忠实粉丝。在那个手机还没完全普及,几乎还没有移动网络的年代,书于我们而言,就是整个精神世界。《读者》于我而言,就代表了那个纯净的、美妙的、充满温度的学生时代。看《读者》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工作后,看《读者》的次数明显少了,但床头总会放本《读者·原创版》,闲暇时随意翻一翻。《成长是一场孤独的冒险》这本文集,沿用了读者的一贯风格,每一个故事都带着犀利也带着温度。每次翻阅时,都犹如是一位多年的挚友在娓娓道来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每次细读,都会有灵光一现的瞬间。于是,关于生活,关于亲情,关于人生,甚至还有爱情,在那一个个的瞬间,都会有种新的理解。这本书不需要像读小说那样,一口气读完,而是需要细细品味。闲暇时读一个故事,一段感悟,治愈一下自己的心灵。或许,你就会发现,偶尔出现的一个故事,都能变成自己回忆过去的导火索……
第一次在这本文集中读到韩昌盛老师的《向上或者向下》时,就被韩老师字里行间流露的执着所感动。“虽说万事开头难,但更难的是逼迫自己沉下心去学习和做事情。……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正视自己的个人条件,看自己的能力是否能与想做的事情匹配:如果能力足够,学历只是锦上添花;如果能力也不行,那就努力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唯有如此才能做你想做的事情。”文中的这一段话送给刚参加工作时的我再合适不过。师范大学毕业,参加教育局统考分配,一路顺风顺水。可谁曾想我被分到了一所很偏远的学校,虽然当时内心是崩溃的,但却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拒绝,毕竟在长辈眼里,这是一份稳定的工作。
正式上班后,实在受不了当时的上班环境。于是向来争强好胜的我,开始了跳槽计划。我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公务员的考试大军,期间还穿插一些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可偏偏几次考试下来都是在最后一轮被刷下来。当时我的心情和书中韩昌盛老师的心情是何等相似啊,就像韩老师的父亲安慰他:“鹅都能上天,你还能不转正?”是啊,鹅都上天了,我还能一辈子都待在那个地方吗?重拾心情,继续出发。我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看书复习上,拒绝了同事的聚餐邀约,拒绝了好友的逛街和K歌。除了上班时间,陪伴我的几乎都是那一本本没有温度的复习资料。那段岁月,注定是孤独的。那段尝试,注定在冒险。终于,在那所学校呆了两年半后我跳槽成功了。就像文中的那只家鹅,土生土长,因为理想,它以为自己可以飞上天空与白云为伴。它做到了,因为梦想。对,因为梦想,我也做到了!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成长,每一次成长都在努力地脱变。成长就是一次次不断选择的过程,在人生中的每一次岔路口,我们选择了独行,就意味着放弃了随波逐流;选择了独行,就意味着放弃了安逸享乐。成长就是跌跌撞撞还依然向前的勇气,成长就是经历了失败还傲然挺立的霸气。成长总是会付出代价的,每个人都会在成长中体会到孤独。不付出自己的孤单,不去战胜自己,我们要如何去成长,去实现我们的梦想?生活中没有谁是强者,只有谁不畏强者,奋勇向前,最终才能在芸芸大海中熠熠生辉。我们唯有认真地活着,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不卑不亢,积极乐观,不负岁月。
向上还是向下,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
成长是一场孤独的冒险 “所以,向上看,空中有鲲鹏,也有土生...票
成长是一场孤独的冒险
“所以,向上看,空中有鲲鹏,也有土生土长的家鹅,梦想当然决定高度。所以,向下看,名利若流水,西来东去,道德却能影响深度。向上还是向下,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向上或者向下》
从中学开始,我一直是《读者》的忠实粉丝。在那个手机还没完全普及,几乎还没有移动网络的年代,书于我们而言,就是整个精神世界。《读者》于我而言,就代表了那个纯净的、美妙的、充满温度的学生时代。看《读者》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工作后,看《读者》的次数明显少了,但床头总会放本《读者·原创版》,闲暇时随意翻一翻。《成长是一场孤独的冒险》这本文集,沿用了读者的一贯风格,每一个故事都带着犀利也带着温度。每次翻阅时,都犹如是一位多年的挚友在娓娓道来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每次细读,都会有灵光一现的瞬间。于是,关于生活,关于亲情,关于人生,甚至还有爱情,在那一个个的瞬间,都会有种新的理解。这本书不需要像读小说那样,一口气读完,而是需要细细品味。闲暇时读一个故事,一段感悟,治愈一下自己的心灵。或许,你就会发现,偶尔出现的一个故事,都能变成自己回忆过去的导火索……
第一次在这本文集中读到韩昌盛老师的《向上或者向下》时,就被韩老师字里行间流露的执着所感动。“虽说万事开头难,但更难的是逼迫自己沉下心去学习和做事情。……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正视自己的个人条件,看自己的能力是否能与想做的事情匹配:如果能力足够,学历只是锦上添花;如果能力也不行,那就努力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唯有如此才能做你想做的事情。”文中的这一段话送给刚参加工作时的我再合适不过。师范大学毕业,参加教育局统考分配,一路顺风顺水。可谁曾想我被分到了一所很偏远的学校,虽然当时内心是崩溃的,但却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拒绝,毕竟在长辈眼里,这是一份稳定的工作。
正式上班后,实在受不了当时的上班环境。于是向来争强好胜的我,开始了跳槽计划。我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公务员的考试大军,期间还穿插一些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可偏偏几次考试下来都是在最后一轮被刷下来。当时我的心情和书中韩昌盛老师的心情是何等相似啊,就像韩老师的父亲安慰他:“鹅都能上天,你还能不转正?”是啊,鹅都上天了,我还能一辈子都待在那个地方吗?重拾心情,继续出发。我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看书复习上,拒绝了同事的聚餐邀约,拒绝了好友的逛街和K歌。除了上班时间,陪伴我的几乎都是那一本本没有温度的复习资料。那段岁月,注定是孤独的。那段尝试,注定在冒险。终于,在那所学校呆了两年半后我跳槽成功了。就像文中的那只家鹅,土生土长,因为理想,它以为自己可以飞上天空与白云为伴。它做到了,因为梦想。对,因为梦想,我也做到了!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成长,每一次成长都在努力地脱变。成长就是一次次不断选择的过程,在人生中的每一次岔路口,我们选择了独行,就意味着放弃了随波逐流;选择了独行,就意味着放弃了安逸享乐。成长就是跌跌撞撞还依然向前的勇气,成长就是经历了失败还傲然挺立的霸气。成长总是会付出代价的,每个人都会在成长中体会到孤独。不付出自己的孤单,不去战胜自己,我们要如何去成长,去实现我们的梦想?生活中没有谁是强者,只有谁不畏强者,奋勇向前,最终才能在芸芸大海中熠熠生辉。我们唯有认真地活着,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不卑不亢,积极乐观,不负岁月。
向上还是向下,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
读《阳光女孩 不能说的秘密》有感 (纸灯笼)节...票
读《阳光女孩 不能说的秘密》有感
(纸灯笼)节选曹文轩老师的著名小说《青铜葵花》。整篇文章笼罩着浓浓的亲情丝丝密密的缠绕着我的心,让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也把我带回了童年带回了家乡,那一片打谷场,老黄牛拉着石磙碾着稻子好像就在我的眼前我的鼻尖还有淡淡的稻香味。
年迈的奶奶为了给孙子孙女做件新的棉衣不拒艰辛离开家亲自去棉花田摘棉花,她明知自己的身体不好还执意的要去,病倒了被送回来还不忘她的棉花。奶奶对家人的爱像一圈圈的涟漪激荡在我的心中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仿佛我的眼前浮现出她探着矮小的身子,站在高高的门槛上,踮脚倚门盼望的情景。我的心不禁的飞到了她的身边迫不及待的想看到她的样子。我有多久没有看到外婆了多久没有在她怀里撒娇了,自从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我就很少回去看她了,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和她在一起的时光!难道这就是成长的代价一边失去却又一边得到。
‘亲情’,简单的字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小小年纪的葵花为了给奶奶治病放弃了她钟爱的学业故意把考试考砸,受到老师和家人的误解,一个人去千里之外的江南捡银杏。我深深的被她感动了,一个年幼的孩子需要多大的勇气才可以做到!是什么让她这样勇敢,是亲情的力量!青铜是葵花的哥哥,是个哑巴,他把对妹妹的爱展现的淋漓尽致。为了妹妹回家不要因为路太黑而害怕,夜夜提着纸灯笼到镇上守候,尽管路远辛苦,尽管黑夜寒冷他依然坚持着。这样无声的爱是多么的温暖,纯净,感动每一个人的心。那一盏橙黄的灯笼不仅照亮了葵花回家的路也照亮了希望,我仿佛闻到了幸福的味道!
坚强的一家人,在苦难和挫折面前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奉献自己。浓浓的亲情围绕着他们,就像黑暗中的一丝烛火,点亮了光明和未来!